苯乙酮的制备
实验目的
利用Fri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制备芳香酮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1877年法国化学家付瑞德和美国化学家克拉夫茨发现了制备烷基苯和芳酮的反应,简称为付—克反应。制备烷基苯的反应叫付—克烷基化反应,制备芳酮的反应叫付—克酰基化反应。Friedel—Craffs 烷基化反应可合成乙苯
酰基化反应制苯乙酮的原理:
反应历程:
OCOCH3COCH3+AlCl3OCCH3Cl+OCCH3OAlCl
2从反应历程可看出:
1. 酰基化反应:苯乙酮与当量的氯化铝形成络合物,副产物乙酸也与当量氯化铝形成盐,反应中一分子酸酐消耗两分子以上的氯化铝
2. 反应中形成的苯乙酮/氯化铝络合物在无水介质中稳定,水解时,络合物被破坏,析出苯乙酮。氯化铝与苯乙酮形成络合物后,不再参与反应,因此,氯化铝的用量是在生成络合物后,剩余的作为催化剂
3. 氯化铝可以与含羰基的物质形成络合物,所以原料乙酸酐也与氯化铝形成分子络合物;另外,氯化铝的用量多时,可使醋酸盐转变为乙酰氯,作为酰化试剂,参与反应:
4. 苯用量是过量的,苯不但作为反应试剂,而且也作为溶剂,所以乙酸酐才是产率的基准试剂。
5. 酰基化反应特点:产物纯、产量高(因酰基不发生异构化,也不发生多元取代)
实验仪器及药品
药品:乙酸酐、苯、硫酸镁、盐酸、氯化铝、氢氧化钠
仪器:圆底烧瓶、冷凝管、滴液漏斗、蒸馏装置、干燥管、搅拌装置
实验步骤
向装有10ml恒压滴液漏斗、机械搅拌装置和回流冷凝管(上端通过一氯化钙干燥管与氯化氢气体吸收装置相连)的100ml三颈烧瓶中迅速加入13g(0.097mol)粉状无水三氯化铝和16ml(约14g, 0.18mol)无水苯。在搅拌下将4ml(约4.3g,0.04mol)乙酐自滴液漏斗慢慢滴加到三颈烧瓶中(先加几滴,待反应发生后再继续滴加),控制乙酐的滴加速度以使三颈烧瓶稍热为宜。加完后(约10min),待反应稍和缓后在沸水浴中搅拌回流,直到不再有氯化氢气体逸出为止。将反应混合物冷到室温,在搅拌下倒入18ml浓盐酸和30g碎冰的烧杯中(在通风橱中进行),若仍有固体不溶物,可补加适量浓盐酸使之完全溶解。将混合物转入分液漏斗中,分出有机层(哪一层?),水层用苯萃取两次(每次8ml)。合并有机层,依次用15ml10%氢氧化钠、15ml水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先在水浴上蒸馏回收苯,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蒸去残留的苯,稍冷后改用空气冷凝管,蒸馏收集195~202℃馏分,产量约为4.1g(产率85%)。